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工作室建设总结报告表
一、基本信息
工作室名称 | 周颖材料学教学名师工作室 | 所在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实体工作室地址 | 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办公楼202 | ||
网络工作室链接 | http://www5.zzu.edu.cn/clgc/szdw/hnjxms.htm | ||
负责人姓名 | 周颖 | 联系方式 | 13663825527 |
主讲课程 名称 | 材料科学基础 无机材料科学 | 主讲课程链接 | http://www5.zzu.edu.cn/clgc/info/1265/5237.htm |
二、建设情况
(一)建设规划
(含整体规划、制度建设、年度计划等)
教学名师工作室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潜心教书育人,推介教学名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优秀教学成果,并加强团队成员自身素质建设,特别是鼓励督促年轻教师切实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中,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了实现这一根本目标,材料学教学名师工作室整体规划是:三年建设期内,根据《无机材料科学》和《材料物理性能》两门课程的特点,加强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三年内建设一门省级以上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计划每年为年轻教师开展2次以上教学示范公开课和专题讲座,有计划分步骤地鼓励、支持教学基础扎实、科研创新能力突出、有发展潜力的青年作为教学带头人、教学骨干参与到课程讲授和课程改革过程中,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提升整个教师队伍的教学素养,促进广大教师团队精神和事业心、责任感。承担教育厅、郑州大学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委托的各项任务,包括教学工程项目评审任务、本科专业认证和专业评估工作以及为教育教学有关政策文件制定和科学决策提供专家咨询。 为了保证教学名师工作室整体规划的实现,建立一种教学名师与中青年教师合作互动的培养人才新机制,进行以下制度建设,是工作室主持人、工作室成员所应遵守的准则和依据,具体包括以下6条: 1、每学期召开一次工作室计划会议,讨论本学期“工作室”计划,确定工作室成员的阶段工作目标、工作室的教育科研课题及专题讲座内容。 2、每学期召开一次工作室总结会议,安排本学期需要展示的成果内容及形式,分享成功经验,探讨存在问题。 3、工作室主持人每学期至少开1-2 节院级(或有5名以上的教师听课)公开课,每学期作院级(或5名以上的本学科老师参与的)教师培训讲座(报告会、研讨会)一次,每学期听本工作室成员课不少于20 节。 4、工作室成员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研讨活动,由工作室负责人根据研究方向确定主题,建立定期“主题”集体研讨制度,将研讨成果发在工作室网站上。 5、工作室通过网站发布工作室工作动态、团队成员科研与教学论文、专题研究课例设计、典型案例及评析、教育故事、活动图片等,保证工作室网站及电子档案资料及时更新,并开通评论、留言等服务,以取得更好的交流效果。 6. 建立工作室主持人和成员的考核制度,主要从思想品德、理论提高、管理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研究能力、技能水平等方面考察主持人和团队成员是否达到名师工作室的建设要求。 为了完成教学名师工作室建设的整体规划,保证工作室工作有效展开,进行了切实可行的年度规划: 1、2019.9-2020.9:申请教学名师独立办公室,购置必要的办公设备;进行国际交流;加强教材教学资源的开发,出版教材《无机材料科学》一部。 2、2020.9-2021.9:成立教学名师网络工作室;组织开展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会,培育省级教学成果奖;根据需要承担学院新教师入职培训任务,展开1-2次教学示范公开课和专题讲座;承担学院教育教学有关政策文件制定,参与本科专业认定和专业评估工作。 3、2021.9-2022.9:维护和更新教学名师网站;定期组织开展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会,指导培养3名青年骨干教师;加强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建设一门省级以上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完成《无机材料科学》课程的录制工作。
|
(二)建设成效
1、实体工作室建设(含硬件设施、规章制度、经费使用等) 自从入选2019 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在教育厅和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各级领导的支持下,本工作室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体工作建设,主要包括硬件设施、规章制度和经费使用等。通过这2年实体工作的建设,建立教学名师独立办公室,组建教学名师团队, 优化梯队结构,明确团队工作职责和任务;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实现名师资源共享最大化,建立了名师与中青年教师合作互动的培养人才新机制;合理使用教育厅教学名师工作室安排支持经费,用于团队组建、教学研究、课 程开发、教材建设、学术交流等方面。具体建设内容如下: 1) 硬件设施
2)规章制度 为了实现名师资源共享最大化,加强名师队伍建设,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促使其专业发展,名师工作室建立如下6条规章制度: l 每学期两次工作室会议:规定每学期的开学第一周和最后一周召开全体教学名师工作室老师参与的“工作室”计划和总结会议,计划会议主要确定本学期工作室阶段工作目标、工作室的教育科研课题及专题讲座内容、工作室的老师教授课程的研讨;总结会议主要展示本学期工作室的教育科研成果内容、工作室的老师授课效果评价,分享成功经验,探讨存在问题。 l 每学期工作室主持人开1-2次(有5名以上的教师听课)公开课和1次教师培训研讨会,同时主持人听取本工作室成员课不少于20 节。 l 建立定期“主题”研讨制度,每月由工作室负责人确定研讨主题,定期召开全体工作室成员集体参与的主题会议,并将研讨成果发在工作室网站上。 l 积极鼓励工作室成员申报各种级别的教研项目、教学成果奖和撰写教研论文,规定每学年工作室成员获得各类教学成果1-2项。 l 及时更新工作室网站及电子档案资料,开通评论、留言等服务,以取得更好的交流效果,工作室通过网站及时发布工作室工作动态、工作室成员发表论文、专题研究课例设计、典型案例及评析、教育故事、活动图片等。 l 建立工作室成员考核制度:成立由省教学名师、学院教学副院长、主管本科生工作的副书记组成的工作室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工作室成员考核,主要从思想品德、理论提高、管理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研究能力、技能水平等方面考察是否达到培养目标,每年一次。 3)经费使用
| ||||||||||||||||||||||||||||||||||||||||||||||||||||||||||||||||||||||||||||||||||||||||||||||||||||||||||||||
调研所需的差旅费用;委托业务费用37500元,主要是教学名师网站建设和课程录像的费用。
| ||||||||||||||||||||||||||||||||||||||||||||||||||||||||||||||||||||||||||||||||||||||||||||||||||||||||||||||
2、网络工作室(虚拟教研室)建设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和《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教高〔2019〕6号)等文件精神,探索推进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提出开展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工作。根据材料学教学名师工作室的特点和定位,并结合现有的教学名师网站的内容,提出建设区域性和课程(群)教学类虚拟教研室的目标。 2020年10工作室建立了名师网站http://www5.zzu.edu.cn/clgc/szdw/hnjxms.htm,主要是为了配合教学名师工作室的工作,进一步推介教学名师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和优秀教学成果,积极引导广大教师切实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中。目前网站包括工作室首页、名师风采、团队成员、教学成果、科研成果、教学资源、学术资源等模块,并且及时更新工作室动态。但是目前网站仅仅做为本教学团队成员的各种教学和科研信息发布,还未实现跨专业、跨校、跨地域的教研交流以及精品教学资源库、优秀教学案例库、优质教师培训资源库等的互联互通、共建共享。 为了建设类型多样、动态开放的虚拟教研室,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引导教师回归教学、热爱教学、研究教学,并结合目前现有网站内容和形式,提出以下建设思路:一是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探索突破时空限制、高效便捷、形式多样、“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师教研模式,形成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范式,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活力;二是加强教学研究,依托虚拟教研室,推动教师加强对专业建设、课程实施、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探索,提升教学研究的意识,凝练和推广研究成果;三是共建优质资源,虚拟教研室成员在充分研究交流的基础上,协同共建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知识图谱、教学视频、电子课件、习题试题、教学案例、实验项目、实训项目、数据集等教学资源,形成优质共享的教学资源库。四是开展教师培训。组织开展常态化教师培训,发挥国家级教学团队、教学名师、一流课程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广成熟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实施方案,促进一线教师教学发展。
| ||||||||||||||||||||||||||||||||||||||||||||||||||||||||||||||||||||||||||||||||||||||||||||||||||||||||||||||
3、工作室教学团队建设(包含人员组成、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团队分工及团队特色等)
材料学教学名师团队的建设以学科为依托,以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本科生基础课《材料科学基础》和专业主干课《无机材料科学》、《材料物理性能》、《无机功能材料》、《能源材料概论》等课程讲授为主,以适应郑州大学入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入选一流建设学科对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要求成立的本科教学团队。教学团队由一名省级教学名师周颖和若干名教师组成,教学团队成员的年龄、职称、团队分工如表所示。
经历2年的团队建设,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支年轻、学历层次高、科研背景强的教师队伍,并且制定青年教师的培养、进修规划,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素养的指导,有计划的开展骨干教师的培养。但是目前教学团队成员年龄结构偏轻,职称偏低,并且主要是是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在职老师,希望经过3年的团队建设,吸引国内其他院校特别是985高效以及中西部高校相关专业老师参与到团队建设中来,形成年龄结构合理、覆盖面广、专业素养强的的教师队伍优秀教学团队。
| ||||||||||||||||||||||||||||||||||||||||||||||||||||||||||||||||||||||||||||||||||||||||||||||||||||||||||||||
4、工作室教学活动开展(结合《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工作室建设指导标准(试行)》要求,包含教学研究、课程开发、教材建设、教学培训、学术交流等方面) 结合《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工作室建设指导标准(试行)》要求,以及郑州大学定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特点以及团队特色,成立2年来工作室在教学研究、课程开发、教材建设、教学培训、学术交流等方面做了如下工作: 1) 教学研究 教学团队积极鼓励团队成员开展教学研究,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并将科研成果和科研思路运用到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教学团队的整体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自2019年9月成立教学名师工作室以来,团队成员的教学研究成果如下: l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 ,广州化工,朱玲玲,2021; l “基于本科生实验能力培养的《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研究”,广州化工,朱玲玲,2021; l “一种无机荧光材料综合实验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实验室研究与探索,姬海鹏,2021; l “将抗疫期间案例融入课程思政建设”,广州化工,张丽莹,2021年; l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模式下材料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的建立与实践”,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周颖,2020年; l “铜化合物纳米线阵列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综合实验设计,实验技术与管理,张丽莹,2019; 2) 课程开发 教学团队组织和协调团队成员承担的教学任务,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 进行指导,结合郑州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自2019年9月成立教学名师工作室以来,工作室指导团队成员进行以下课程开发: l 《能源材料概论》,开课时间:2020-2021第二学期,主讲老师:张宗涛、易莎莎 l 《文献检索和科技写作》,开课时间:2020-2021第一学期,主讲老师:姬海鹏 3)教材建设 积极鼓励教学团队成员编写、更新相关教材,形成在本专业领域内有较大影响的优秀 教材,或积极使用国外高水平优质原版教材与国内其他优秀教材。自2019年9月成立教学名师工作室以来,团队成员进行的教材建设如下: l 《无机材料科学》,郑州大学出版社,2019年9月出版,主编:周颖、张宗涛、王宇; l 《无机功能材料》,化学工业出版社,2021年底(预计),主编:陈德良、王宇、张宗涛 4)教学培训 教学团队重视队伍建设,有计划的开展骨干教师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会。2021年4月14日下午,我院名师团队在材料学院院办202室安排了新教师教学培训工作,活动由教学名师周颖老师主持。本次共有三位新进教师(姬海鹏、易莎莎和韩道洋老师)参加了教学培训即课前试讲工作,并邀请了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资深前辈徐恩霞老师和张宗涛老师,从教学设计、内容、组织、教态等方面对各位新进教师的试讲进行了点评指导。
通过本次教学培训,新进教师深感受益匪浅,对课程教学的组织、教与学的关系、教学基本功重要性等方面有了进一步认识。 5)学术交流 为了进一步熟悉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和国内外课程教学的模式和发展趋势,工作室鼓励团队成员进行了国内外知名大学的短期和长期访学。 应英国埃克赛特大学工程数学及物理学院张少伟教授的邀请,主持人于2019年9月28日至2020年9月26日期间赴英国进行访学。英国埃克塞特大学是国际知名大学,其工程数学及物理学院在超高热传导碳-碳复合材新型催化剂合成与应用、高超音速飞行器用超高温陶瓷等研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并与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相关研究方向高度契合。在访学期间,主持人聆听了张少伟教授讲授的《工程材料》和《材料热力学》两门本科生课程,了解了国外大学的授课、研讨和培养模式。
通过此次出国访学交流,增加了主持人的专业知识,开阔了研究视野,深入了解国际一流大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对主持人的教学名师工作的展开大有裨益。 |
三、个人总结及建议
作为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方向的骨干教师,本人长期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并于2019年荣获河南省教育厅教学名师称号。本人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诚实守信、虚心踏实、性格开朗、乐于助人,并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教育事业。为履行好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职责,努力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无论在教学岗位还是学生培养的岗位上,都能积极贯彻院领导要求与指示,依法执教,爱岗敬业,兢兢业业地进行教学育人工作。 每年主讲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方向的专业大类课程《材料科学基础》和专业核心课程《无机材料科学》、《材料物理性能》;同时担任《无机材料性能实验》、《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课程的指导教师,并于2012年主讲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材料•人•环境》的第三讲“材料与建筑文明”和第六讲“材料与生态环境”。时间荏苒岁月如梭,自1999年开始讲授无机非金属材料本科生专业核心课程,历时20余年,在这20年的教学生涯中,牢牢记住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教书育人的根本任务,以热忱的态度面对自己的学生。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努力让每一堂课精彩纷呈,充分利用多媒体视频、动画、图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同时根据当代学生的特点,进行启发式教学,将自己承担的科研项目成果融入到教学中,深入浅出地讲授给学生,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在近两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注重思政元素的融入,结合国际形势、国家重大战略和新发展理念,在大学生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使学生体会“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使命感和荣誉感。 在教学的同时不忘进行教学研究,几年来教学成果丰硕。在《河南教育学报》、《实验技术与管理》等发表教研论文5篇;2016获得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主编《无机材料科学》、《无机材料性能》教材2部;荣获2015-2016年度和2018-2019年度郑州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荣获2016-2018两学年郑州大学教学优秀二等奖。同时,积极进行教学改革,2014主持完成河南省教育厅教改项目“材料专业暑期开放实验平台建设与实践”;作为专业负责人参与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申报以及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论证和专业评估工作。 科研方面,本人及其团队聚焦先进无机功能材料表/界面技术,探索其在能源、催化、 |
环境等领域的基础与应用研究。主持/完成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项,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以及多项横向课题。以第一/通讯作者在材料领域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 自从2019年荣获河南省教育厅教学名师称号,深感自己肩上的担子的沉重,自己能力的不足,为了实现教学名师以德施教、以德立身、潜心教书育人的目标,并形成自己的特有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优秀教学成果,并加强团队成员自身素质建设,鼓励督促年轻教师切实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中,还需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科研素养和管理能力,以打造出适应郑州大学入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入选一流建设学科对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要求的本科教学团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