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工作室建设总结报告表
一、基本信息
工作室名称 | 有机化学名师工作室 | 所在学院 | 化学学院 |
实体工作室地址 | 河南省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郑州大学新校区 | ||
网络工作室链接 | https://www.zzuchenxiaolan.com/ | ||
负责人姓名 | 陈晓岚 | 联系方式 | 13523451038 |
主讲课程 名称 | Organic Chemistry | 主讲课程链接 |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ZZU-1207203802?from=searchPage |
二、建设情况
(一)建设规划
(含整体规划、制度建设、年度计划等) 通过有机化学名师工作室的建设,使有机化学学生在牢固掌握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不仅具备熟练阅读英文原版教材和专业文献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听说及与国外同行专家的口头交流能力。帮助了解世界范围内发展迅猛的学科前沿和新的知识增长点,形成与国际先进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接轨,具有一定示范性的双语课程教学模式,在培养高水平、高素质学生方面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方式,将郑州大学有机化学双语课程建设成为国家级双语教学精品示范课程。 |
(二)建设成效
1、实体工作室建设(含硬件设施、规章制度、经费使用等) 1、硬件设施:在课程建设期间,已完成国内外知名有机化学教材与教具的购买,对教学大纲进行全面的修订。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充分了体现教学思想的先进性、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课程设计的科学性。注重人才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课内课外结合。符合人才培养方案对本课程的要求。 2、管理制度:以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陈晓岚为核心团队,以新任教师试讲为主要培养形式,共同开展基于线上和线下的学科研究、教改探索和教学磨练的实体与网络相结合的新型工作室,建立了新任课教师(宋传军副教授,朱卫民副教授)试讲制度。课程负责人陈晓岚教授进行听课检查。 3、教学档案:有完整的体现教学内容和进程的教学日历,并上交给系教研室。教案书写规范,全部采用电子教案。学生试卷、成绩单保留完整,按时上交给系教务处存档。教学任务书填写规范,保留完整。 4、其他教学文件:教案编写符合化学学院有关文件要求,能根据授课对象的具体情况编写不同的教案,并每学期仔细修改并更新。有符合大纲要求的试卷库在10套以上,并配有相应的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试题重复率小于10%。教学计划进度表(Syllabus)记录详细、完整,课程组成员对本课程的上课情况均有详细的记录。 5、经费使用主要用于购买国内外知名教材教具以及课程录制 |
2、网络工作室(虚拟教研室)建设 名师工作室(虚拟教研室)已初具规模,网址:https://www.zzuchenxiaolan.com/网络资源内容丰富,功能齐全。有专业人员定期更新与维护。在教学中发挥了明显作用。逐步在完成课程的全程录像。课程的全程录像分批次上网。尤其是新冠疫情期间,郑州大学化学学院陈晓岚教授积极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号召,充分利用线上教学资源,精选网络教学平台,探索创新授课方式,启动线上教学模式。其讲授《双语有机化学》一经上线,便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全方位、多角度、高质量地完成疫情期间的各项教育教学目标。 |
3、工作室教学团队建设(包含人员组成、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团队分工及团队特色等) 1、负责人:本课程项目负责人陈晓岚教授,在郑州大学化学系学习,获得理学学士学位;1996.1-1997.1,在英国READING大学留学,主要从事天然产物化学研究;2001.9-2004.6,在郑州大学化学系攻读博士学位2000- 2005,郑州大学化学系副教授;2005年至今,郑州大学化学系教授;2006.8-2007.2,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在美国南加州大学化学药学系进行合作科研。在本学科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主要讲授化学系、药学院和国际学院本科生的如下课程:《有机化学》(专业课)、《有机化学实验》(专业课)、《化学信息文献检索》(专业课)。有很强的组织能力,能够科学地组织课程建设工作。承担的实践性教学有:本科生毕业论文(每年5-6人);指导化学学院本科生暑期实践性研究(每年5-7人)。 2、授课教师:宋传君教授、于文全副教授;习题课辅导教师:朱卫民副教授、朱新举老师 3、队伍结构: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比例达100%(其中博士学位教师占94%)。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为76.5%。高级职称教师平均年龄42.1%,年龄结构合理,形成合理梯队。 4、主讲教师:主讲教师的教评成绩都在90分以上。每年都有教师获得校级以上教学奖励;每学年高级职称教师的上课率达到100%。 5、师资培养:组织成员参加全国有机化学会,组织院系内部讲课比赛,积极参加校级,市级,省级讲课比赛。 |
4、工作室教学活动开展(结合《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工作室建设指导标准(试行)》要求,包含教学研究、课程开发、教材建设、教学培训、学术交流等方面) 教学研究:教学方法上灵活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注重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考察。课程教学中能使用双语教学或能向学生提供专相关的外文参考资料。教学手段充分、恰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并在精简授课学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取得实效。根据需要在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教学效果好。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具备运行机制良好的硬件环境。选制了系列软件资源,能满足本课程的教学需要,在教学中确实发挥了作用。 课程开发:通过参考大量的国外英文教科书和教学课件,已经完成了针对有机化学专业一年128学时有机化学生动形象的ppt的制作,制作只含少量汉语的ppt课件,用以培养有志于在专业外语上想获得更多提高的学生,目前,这套ppt已完成了十二个章节的制作,分别是:绪论、烷烃、环烷烃、对映异构体、炔烃和烯烃、芳烃、卤代烃、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醇和醚、酚、醛和酮,具有双语性、综合性、探究性、开放性和集中性的特点。除此之外,我们还完成了双语教学课程的录像,通过看此录像,同学们能够迅速听懂并用正确的英文发音说出有机化学的关键英文词汇,此录像可以放在网上供广大有机化学爱好者参考交流。全部课程采用PPT幻灯讲授,开发有全套的高质量的精品课件,网络视频见网址: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ZZU-1207203802?from=searchPage。 此外,组织学生进行课程内容小结,以培养他们归纳综合的能力;组织学生开展思考题的讨论,以培养他们自我查阅文献和专业书籍,提升自我获取知识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课外组织他们参与开放与创新实验,提前介入科研,培养他们的实际科研创新能力,训练学生正确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实验作风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综合素质和独立工作能力。 教材建设:注重教材的选择,对不同专业、不同要求的学生选择有特点、适用性强的教材,以满足教学的需求。目前选用最新外文原版教材Organic Chemistry (Seven edition, Authors: T. W. Graham Solomons), 及邢其毅教授的《基础有机化学》,以此为基础,除了介绍双语教育及双语教学的概念,按照学科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双重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针对国内优秀全英教材短缺的情况,已完成全国《有机化学》全英教材的编写并作为国家十三五计划教材出版。 教学培训:鼓励学科交叉,鼓励所有有机化学老师相互听课,相互学习,相互提意见,相互促进。定期举办教学方法交流会。组织院系内部讲课比赛,积极参加校级,市级,省级讲课比赛。 学术交流:通过请进来和送出去相结合,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再培养培训,全面提高双语教师教学水平。组织成员参加全国有机化学会,定时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为学生做学术报告。 |
三、个人总结及建议
在经历了几十年的有机化学教学,从最开始的全中文版的有机化学教材,粉笔书写讲述的上课形式,到今天亲历国外有机化学的全过程,到直接参考使用原版的英文原版教材,到直接学习和运用多媒体技术,有机化学的教学已经经历了很大的变化,在紧追时代前进的脚步,付出大量不分日夜的辛勤劳动之后,我们的感触颇深,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专业外语不同于普通外语,专业外语请一个英语非专业的教师是不能完成的,而市面上的字典对于普通英文词汇均有音标来帮助发音,而对于大量的有机化学专业词汇,在查阅英汉对照字典时,我们不能找到相应的音标来指导发音,这样就造成了很多老师和学生能看,不能听更不能说的尴尬情形,这就给将来的国际学术交流带来了极大的障碍,我们经常看到这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有很多老师把中英文同时写在黑板上,却用中文去讲解,英文是让学生看的,对于怎样把正确的英文专业词汇读出来,就是另一回事了。我们还想使更多的老师参与到双语教学的队伍中来,也更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在不出国的情况下有机会体会英美国家外籍专业老师原汁原味的授课,因而我们在想,我们的脚步能不能再快一些,交流能不能更多一些,开放程度能不能再大一些,我们都知道在科研领域我们一直积极推行走出去,请进来的政策,可以看到很多学术人士从海外聘请到我们的实验室工作交流,我们能不能不厚此薄彼,拿出一小部分经费,从国外聘请优秀的有机化学教师不定期到郑州大学化学系进行有机化学的现场教学,而这些国外优秀专家必须是有着多年的教学经验,最重要的是他们是土生土长的英美籍人士,有着纯正的专业英文发音,也愿意为我们有机化学的英文本科生教育作出贡献的优秀名师,我们渴望这一天的早日到来,也愿意为在国外的优秀教学专家发出我们诚挚的邀请。 当然我们的双语教学仍处于起步摸索阶段,对于这一模式的目的、性质、任务等方面还与待于进一步的实践来达到共识,也希望这一方面的探索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给予相应的扶持和经费支持,使之能更有效的调整培养目标、完善教学模式,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既精通专业知识、语言应用能力又强的复合型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