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理工大学——袁东升

发布者:河南省高等教育学会秘书处发布时间:2021-11-05浏览次数:178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课程简介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作为安全工程专业的公共必修课,主要介绍热能与机械能的转化规律、热量传递的基本规律及其在具体工程中的应用。

建设历程

本课程是伴随着专业的建设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已经有30余年的发展历史。1962年学校开始招收通风安全专业专科学生,学制2年;1982年开始招收通风安全方向硕士研究生;1988年增设矿山通风与安全专业,为3年制专科;工程热力学作为通风安全专业的基础课程,已经被列入矿山通风安全专业的教学计划,1994年招收矿山通风与安全专业本科生;1995年开始招收矿山通风与安全专业工业通风与空调方向的本科生;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被列入主干专业基础课程,根据1998年3月国家教委专业调整,1999年9月,矿山通风与安全本科专业调整为安全工程专业;工程热力学被列为该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程。2003年高等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被列为“安全技术及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必修专业课程。2000年《工程热力学》课程获得“河南省新世纪网络课程”称号,2005年《工程热力学》网络课程通过省厅鉴定为我校四门网络课中唯一“良好”格次,2004年《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多媒体课件获得“第四届全国多媒体大赛一等奖”(第一名),2006年获得“河南省信息教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6年该课程获得省“优质课程教学成果一等奖”,2006年《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网络课件被“教育部教学资源网”收录向全国推广,2015年,王志军、袁东升等教授共同主编并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双语教材,填补了国内高校的空白。经过近30年的建设,目前该课程已经建设成为“河南省新世纪网络课程”“河南省研究生精品课程”“河南省研究生优质课程”,并被教育部教学资源网收录,向全国推广使用。课程教学资料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水平较高,教学资源丰富,具备冲击国家一流课程的条件和实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案例教学、实景化现场教学、虚拟仿真实验、开放实验、学生自学、作习题、习题讨论课、实习及考试等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热能转换过程的基本规律、热量传递过程中的基本规律,掌握工程中提高转换效率和增强(或者削弱)热量传递过程的途径及其有关计算方法,增强学生应用知识分析、解决现场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社会责任和工程伦理素养。

(三)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与结构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是研究热能与其他形式的能量(尤其是机械能)之间相互转换规律以及热量传递规律的一门学科。其课程体系结构为:

研究能量转化的宏观规律,即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第二定律。这是工程热力学的理论基础。其中热力学第一定律从数量上描述了热能和机械能相互转换时的关系;热力学第二定律从质量上说明了热能和机械能之间的差别,指出能量转换的方向性。

研究工质(能量转换所凭借的物质)的基本热力性质,各种物体的导热性能。

研究各种传热条件下的热量传递的规律。

从课程内容的角度,学生在学习了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第二定律,初步了解和掌握了理想气体热力性质和过程基本规律之后,可以应用这些基本知识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第一次初步理解和应用。然后,在进一步学习了实际气体热力性质和过程之后,更深层次的应用前面所学的基本知识,深入分析实际装置中的热力过程(喷管过程,压气机过程)和多种循环,从而达到能在更高的认知层面上进一步综合、灵活应用工程热力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像其他学科一样,在高等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中,都普遍采用抽象、概括、理想化和简化的方法。这种略去细节、抽出共性、抓住主要矛盾的处理问题的方法,这种科学的抽象,不但不脱离实际,而且更深刻地反映了事物的本质,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从工程应用角度,高等工程热力学部分教学内容紧紧围绕热能与机械能的相互转换规律和提高转换效率途径的研究主题,高等传热学部分主要围绕各种复杂条件下的热量传递规律、温度分布及换热量计算及提高换热设备效率进行研究。

(四) 教材和其它参考资料

1. 使用教材:

1)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双语)(袁东升等主编,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6)

 

2.配套的扩充性资料

《工质热物理性质计算程序的编制及应用》(刘志刚,刘咸定,赵冠春,科学出版社,1992.6)

《热工基础及应用难点及典型体精解》(傅秦生,罗来勤,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3)   

《热力学》(沃科著,马元等翻译,高等教育出版社)

《工程热力学》(朱明善等,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课程网址:http://demo.ltpower.net/web/hnlgaq-e74c3006c8fd596a0df814beab3522b5/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