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轻工业大学——尹志刚

发布者:河南省高等教育学会秘书处发布时间:2021-11-01浏览次数:10

河南省高校教学名师

工作室建设情况工作总结报告

  尹志刚  教授/


 

1 名师工作室设立情况

1.1 名师工作室建设背景

201992日,河南省教育厅官网正式公布2019度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入选人员名单,同时提出加强宣传推介、设立名师工作室、落实特殊支持政策、建立考核评价机制”等相关要求,其中,在通知的附件2中,专门规定了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工作室建设指导标准(试行),并给每个教学名师下达了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工作室建设任务书【参见: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9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入选人员名单的通知(教高〔2019618号)http://jyt.henan.gov.cn/2019/09-04/1658490.html

1.2 名师工作室硬件情况

根据《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工作室建设指导标准(试行)》,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经过教务处与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简称“材化学院”)交流,同时与尹志刚教授协商,将材化学院原教学督导工作室(材化学院大楼南楼317房间,面积约28平米)用作教学名师工作办公室。将原来教学督导办公设备(文件柜2件,单人沙发2件,三人沙发1件,茶桌1件,办公桌2张,办公电脑1台)留下继续办公,并新配一台打印机。

1.3 名师工作室成员情况

教学名师工作室成员共12人,其中外校教师2人,分别为中原工学院材料化工学院的秦琦副教授/博士和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的朱艳青副教授/博士。按照职称:正教授2人,占比16.7%;副教授5人(现在6人),占比41.7%(现在50%);中级职称5人(现在4人),占比41.7%(现在33.3%)。按照学位:博士学位10人(现在11人),占比83.3%(现在91.7%);硕士2人(现在1人),占比16.7%(现在8.3%)。实际运行中,我校化工工艺专业的王瑞娟博士(中级职称)与周菁老师(硕士,中级职称)也加入其中。从年龄结构看:50-552人,占比16.7%35-457人,占比58.3%28-353人,占比25.0%。从专业跨度看,涉及化学工程与技术(7人,占比58.3%)、化学(2人,占比16.7%)、环境工程(2人,占比16.7%)、材料科学与工程(1人,占比8.3%)等四个一级学科。按照组建教学名师工作团队时,每个人所取得的成绩看,该支队伍具有创新意识强,团结协作精神良好,教学效果优秀。

1.4 名师工作室制度建设情况

会议制度:第一,每年召开一次名师工作室计划会议,讨论本年度工作室工作计划,确定工作室及其成员的阶段工作目标、教育科研课题及专题讲座内容。第二,每年召开一次名师工作总结会议,安排本年度需要展示的成果内容及形式,分享成功的经验,探讨存在的问题。第三,根据工作室计划,每年至少安排两次阶段性工作情况汇报会议,督促检查具体实施情况,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难点。

工作制度:第一、工作室领衔人与学校签订《河南省教学名师工作室建设目标责任书》(以下简称“任务书”),并积极与学校沟通,不断创造条件,支持工作室每个成员积极按照“任务书”要求开展工作。第二、教学名师工作室领衔人与工作室每个成员签订《河南省教学名师工作室成员成长责任书》,在完成工作室教学研究项目和个人专业成长方面制定周期发展目标,规定双方职责权利及评价办法。第三、工作室领衔人为工作室成员制定具体进步计划,安排培训过程;工作室成员必须参加工作室布置的培训工作,完成工作室学习研究任务,应有相应的成果显示,努力实现培养计划所确定的目标。

考核制度:第一,工作室每个成员从思想品德、理论学习、履职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研究能力,技术水平等方面进行年终总结,工作室领衔人组织考察每个成员是否达到培养目标考核要求。第二,工作室领衔人在每个成员工作总结基础上,做工作室年终总结,同时,面对每个成员做述职报告,由每个成员评价工作室领衔人履职情况与履职能力。第三、对优秀成员(如取得质量工程项目多,且完成效果好的成员),工作室领衔人积极向学校推荐“学校教学名师”,并从教学名师建设基金中拿出一部分作为奖励,用于出国考察学习(主要用于教学改革与研究、国外学习和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的工作)。第四、考核不合格者,劝其离开工作室,同时吸收符合条件,有发展潜力的新成员进入工作室。

档案管理:第一、工作室档案主要包括每年工作室以及工作室每个成员取得的荣誉、成就或对其他单位或个人的帮扶过程与帮扶结果记录等。第二、档案按照不同类型分类管理:纸质材料入柜分类管理,入柜前全部扫描同时进行电子分类管理。第三,每个成员活动(包括计划、总结、听课、评课、公开课、展示课等)与活动取得的成就(包括教材、各类获奖、荣誉证书等)要单独建立档案,为个人发展提供支撑。

2 名师工作室发展规划

2.1 教育观念与根本职责

转变教育观念:针对大数据时代与人工智能高度发达与高速发展的社会背景,工作室最基本要求之一就是改变教师传统教育观念。即“从注重大学生知识完整性、系统性、统一性”逐渐转变为“关注知识的发展性、完善性与创新性方面”。深刻理解现代大学的主要作用就是为大学生不断建立“开放”体系、搭建“试错”平台,激活大学生创新创造意识与行动,让大学生更多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而非知识本身。明确教师根本职责就是“成就身心健康、具有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掌握一定科学技术知识,敢于到未知领域工作的大学生”。

2.2 构建人才培养研究平台

人才培养定位与目标研究平台:发挥团队成员优势,进行专业学科与社会用人情况调研,结合人才培养实际过程,对各自所在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目标提出建设性意见。

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平台:对大学已有知识体系结构、技能培养基本要求、工程训练具体情况、综合素养社会活动等进行研究,对各自所在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战略性指导意见。

人才成长过程“开放”平台:除传统各类学科竞赛、“挑战杯”等“开放”平台之外,借助校友会、行业学会/协会,积极开展大学生“技术沙龙”、“行业创业论坛”等活动,引导教师将行业最新发展成就引入课堂,使人才培养时刻贴近时代需求,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

人才心灵驿站:大学生面对现代繁杂的大数据时代,难于对知识类型、知识内容、传播方式进行有效甄别,容易引起心理问题,教师从应该成为大学生的心理指导教师,从而使其健康成长。

2.3 提升执教能力

坚持为本科生授课:每年每人至少讲授1~2门课程,积极开展探究式课程体系建设,利用智慧教室、翻转课堂、慕课、微课()丰富教学模式,做到战略上把握课程,战术上驾驭课堂;积极开展学生调查,充分利用学生特点与自身优势,结合课程特点,开展多模式考核方式改革,最终达到教师与时俱进,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挖掘教师主观能动性:研究教师成长动因,结合自然辩证法原理,开展教学理论学习;在团队建设过程中,注重团队研修与成员教书育人反思,共同提高教师教学理论水平与执教能力。

积极争取与承担各级、各类“本科教学工程”项目:根据自身特点,结合自身所在专业“课程建设、特色专业、教学(科研)团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学生学科竞赛、大学生实验创新、教材建设、教学技能比赛、本科生导师”等,积极承担各级、各类“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并通过教学规律研究,将科研成果有效反哺教学与实践。

毕业设计与素质教育公选课:积极承担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任务,力争开设一门全校性素质类公共选修课程,力争经过专家评议需达到校级“精品课程”的标准。

2.4 管理与考核

团队每年接受河南省教育厅或郑州轻工业大学组织的专家对《河南省教学名师工作室建设任务书》开展情况以及团队负责人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

其他会议制度、工作制度、档案制度与奖惩参见1.4 名师工作室制度建设情况

3 建设任务完成情况

培养一批在教学工作中起到骨干、示范作用,课堂教学水平得到师生广泛认可的优秀教师;主持 13 项省级以上本科教学工程质量项目(包括教学骨干、在线开放示范课程、省级教学改革项目,一流课程、一流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等),参与5 项。发表教育教学论文 6 篇,通过省级或校级结项课题 9 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1 项,校级特等奖 1 项,校级一、二等奖 3 项;作为骨干参与 2 个国家级一流专业的申报、获批与建设工作;参与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 2 项;带领生取得 9 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包括国家级二等奖 3 项,三等奖 2 项);主持与参与申报 2 个新专业;获批国家国家发明专利 4 项,发表专业学术论文 33 SCI收录 26 篇),其中JCR-1区顶尖学术期刊 1 篇,其他JCR-1 6 ;参与各类师资培训,为新进教师培训1 场;参与社会培训 4次;参与各类学术活动 10 次,做主场报告 1 次,分会场报告 6 次。工作室成员2020年完成校内大学生创新项目结项 9 项;同时获得2021校内大学生创新立项课题 11 项。

3.1 青年教师成长

1)张肖静博士:作为工作室最年轻的青年博士,工作努力,成绩卓越。第一、主讲的《水污染控制工程》获河南省一流课程认定,2020年度学校教学质量考评优秀。第二,作为环境工程专业的骨干教师,为该专业获批2020年度河南省一流专业”以及“专业工程教育认证自评报告通过国家审核,并获准专家组202111月进校考察”做出应有贡献。第三、获得“2020年度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60万元资助(群体感应对MBR自养脱氮工艺的影响机制研究,No.20HASTIT014”,同时获得“2020年度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荣誉称号。第四、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2019-J-225-R02/07。第五、发表高水平专业学术论文3 篇:1Xiaojing Zhang, Zhao Chen, Nan Zhang, etal. Resistance to copper oxide nanoparticle and oxytetracycline of partial nitrification sludge[J].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20, 381: 122661.  Xiaojing Zhang, Zhao Chen, Yongpeng Ma, etal. Response of partial nitrification sludge to the single and combined stress of CuO nanoparticles and sulfamethoxazole antibiotic on microbial activity, community and resistance genes[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20, 712: 135759.  3Zhao Chen, Xiaojing Zhang*, Yongpeng Ma, etal. Anammox biofilm system under the stress of Hg(II): Nitrogen removal performance, microbial community dynamic and resistance genes expression[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20, 395: 122665其中发表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上的论文属于JCR -1

2)秦琦博士:积极转变教育观念,结合新时代学生特点,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获得非凡的教育教学成就。作为专业负责人,带领中原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获批2020年度河南省一流专业”,并顺利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2021.01。积极引导材料化工学院申报《化学工程与工艺》新专业。主讲的《环境材料导论》获批2020年度河南省本科教育线上教学优秀课程一等奖”。 作为骨干参与完成2019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工程教育背景下下基于能力培养构建基层教学组织的探索);主持2021年度学校重点教学改革项目1项。发表教育教学改革论文3篇:(1秦琦, 宋梦, 李玉南, 何方. 基于纺织纤维方向创新创业训练及其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 教育现代化, 2020. 68, 013;(2秦琦, 何方, 宋梦, 刘忠柱. 基于移动终端的课堂反馈系统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本科专业课堂中的应用[J]. 教育现代化, 2020, 58, 002;(3秦琦, 米立伟, 宋梦, 李玉南. 加拿大工程教育认证改革初探--以渥太华大学工学院为例[J]. 教育现代化, 2019. 104, 017。指导大学生学科竞赛,获2020年河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主持完成省级科研项目2项:(1)河南省高校重点项目:石墨烯/聚苯胺柔性电极的电化学构筑及关键技术研究(2020结项);(2)河南省高新技术攻关项目:微波法制备石墨烯及其复合陶瓷的关键技术研究(2020结项);发表学术论文1篇。

3)余述燕博士:积极参与团队承担的省级教改项目《基于学生“双创”能力培养的探究式教学考核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并获得2020年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207月指导化工工艺专业学生赵唯艺等参加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化妆品配方设计创新大赛获优秀奖;20216指导化工工艺专业贾梦丽毕业设计(论文)获院级优秀奖。作为骨干教师,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获批2020年度河南省一流专业”以及“推选进入国家一流专业竞争”做出应有贡献。作为《化妆品技术与工程》专业的技术负责,为该专业顺利通过学校评审做出突出贡献。另一方面,余述燕博士近两年获得发明专利2项:1一种具有螺环结构的螺环嘧啶酮类化合物、其制法及应用ZL201810663335.X,授权2019.11.082)一种8-羟基喹啉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ZL201810800844.2,授权2020.12.25)。发表专业学术论文5篇:1Shuyan Yu*, Jingxin Wu, Hongbing Lan, Lihong Gao, Hengyu Qian, Kaiqi Fan, Zhigang Yin*, Palladium and Brønsted Acid Co-Catalyzed Biginelli-like Multicomponent Reactions via in Situ-Generated Cyclic Enol Ether: Access to Spirofuran-hydropyrimidinones[J]. Org. Lett. 2020, 22: 102-1052Shuyan Yu*, Lihong Gao, Jingxin Wu, Hongbing Lan, Yin Ma, Zhigang Yin*, Regio and stereoselective intramolecular hydroalkoxyl ation  of aromatic alkynols: an access to dihydroisobenzofurans under transitionmetalfree conditions[J]. Chem. Pap., 2020, 74: 3303-3310. 3)余述燕*, 高丽宏, 闫溢哲, 尹志刚, 商永嘉*. 炔醇分子内环化促发的串联反应在螺杂环化合物合成中的应用[J]. 有机化学, 2021, 41: 582-593. 4)余述燕*, 高丽宏, 兰宏兵, 钱恒玉, 尹志刚, 商永嘉*. 橙酮衍生氮杂二烯的化学反应进展[J]. 有机化学, 2020, 40: 2714-2724. 5)余述燕, 张田田, 金麒, 樊凯奇, 兰宏兵, 尹志刚*. 一款祛痘调理精华乳的研制及其性能分析[J].轻工学报, 2020, 35(4) : 54-60;其中发表在Org. Lett. 的学术论文属于JCR-1区,该论文获河南省优秀论文二等奖。

    4蔡立芳副教授: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潜心于大学生课堂教学与学科竞赛,根据时代特点,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模式与授课方式,近二年,先后主持省级在线开放课程1门:《化工原理及实验》;省级一流课程1门:《化工原理》。带领其他青年教师(如韩光鲁、张建强、李亚坤等)积极组织全国大学省化工设计大赛与化工原理实验大赛校内选拔赛;亲自带领所选拔的学生参加河南省以及全国大赛。近两年,获得《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国家级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化工实验大赛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2项,截止目前,比赛还在进行中。蔡立芳老师还主持1项校级招标教学课题,并获得学校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同时作为骨干教师之一为“食品科学与工程”、“过程控制与装备”以及“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专业顺利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作出巨大贡献;也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应用化学”等专业先后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做出贡献;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获批2019年度河南省一流专业”以及“推选进入国家一流专业竞争”做出应有贡献。2019被列为学校骨干青年教师培养对象。

5)钱恒玉副教授:积极参与团队承担的省级教改项目《基于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式教学考核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并获得2019年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207月指导化工工艺专业学生参加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化妆品配方设计创新大赛获三等奖;主持完成学校青年教改重点项目基于日化行业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与研究并获得“郑州轻工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JXCG[2020]11号)。获得2020年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计划(21A530010;获得学校众创空间孵化创新培育孵化类项目(氨基酸型洗发香波的研制,2019ZCKJ217”。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篇:Hengyuqian, Shuyan,Yu, Liping Song, Tongyan, Zhang, Zhigang, Yin, Feng Zhao, Jiale Yang, Caihong Wang, ONO pincer palladium (II) complexes featuring furoylhydrazone ligands: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catalytic activity towards Suzuki–Miyaura coupling reaction[J]. Applied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 2019, 33(10): e5116此外,钱恒玉副教授顺利完成在职博士研究生学业,20217月获得上海大学化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

6)樊凯奇博士:积极参与团队承担的省级教改项目《基于学生“双创”能力培养的探究式教学考核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并获得2020年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樊凯奇博士十分注意课堂教学改革,多次承担学校青年教师教学改革,近三年,在学院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奖赛中,曾获得一等奖,年度教学质量考评优秀。主持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山梨醇缩醛类相选择性超分子胶凝剂的构筑及室温凝胶机理研究,2020.01-2021.12)与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联吡啶鎓盐类超分子金属凝胶的设计组装及应用,2021.01-2022.12)各1项。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有色金属冶炼行业污酸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2019-J-225-R05/07)。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一种废弃高分子材料静电分离装置的固定装置,ZL201810427070.3发表专业学术论文5篇:(1Kaiqi Fan, Xiaobo Wang, Haoran Yang, etal. Semiquantitative naked-eye detection of Cu (II) with a standard colorimetric card via a hydrogel-coated paper sensor[J]. Analytical Methods, 2020, 12(12): 1561-1566.  (2) Kaiqi Fan, Xiaobo Wang, Shuyan Yu, etal. A chitosan-based fluorescent hydrogel for selective detection of Fe2+ ions in gel-to-sol mode and turn-off fluorescence mode[J]. Polymer Chemistry, 2019, 10(37): 5037- 5043. (3) Kaiqi Fan, Xiaobo Wang, Yongpeng Ma,etal. Terpyridine-functionalized chemical- ly cross-linked polyacrylamide hydrogel for white emission and multisti- muli-responsive behaviour[J]. New Journal of Chemistry, 2020, 44(20): 8351-8356. (4) Kaiqi Fan, Xiaobo Wang, Yongpeng Ma, etal. Water-soluble lanthanide coordina- tion polymers particles with white-light emission and color tuning[J]. RSC Advances, 2019, 9(55): 32137-32140. (5) Kaiqi Fan, Xiaobo Wang, Xiao Wang,etal. One-step- synthesized D-gluconic acetal-based supramolecular organogelators with effective phase-selective gelation[J]. RSC Advances, 2020, 10(61):37080-37085樊凯奇博士202010月顺利晋升副教授。

7)朱艳青博士:积极投身教学模式与课堂授课方式改革,取得很好成绩。主持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膜科学与技术》;积极参与省级线上线下混合课程《普通化学》课程改革,课堂效果受到学生、督导组以及同行的一致好评。作为骨干教师,对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应用化学专业获批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做出重要贡献。朱博士发表专业学术论1篇:Xinbao Li, Yanqing Zhu, Xiaotian Zhang, Ali Farajtabar, and Hongkun Zhao* Solubility, Preferential Solvation, and Solvent Effect of Micoflavin in Aqueous Mixtures of Dimethylsulfoxide, Isopropanol, Propylene Glycol, and Ethanol[J]. J. Chem. Eng. Data, 2020, 65: 1976-1985

8田宽博士:热爱学生,主动担任班主任,并在教学工作中兢兢业业不断思考,如何将教的创造性留给自己,学的主动性还给学生为此,他获得优秀班主任,教学效果优秀的好评。作为应用化学专业青年骨干教师,为应用化学专业获得省级一流专业以及国家级一流专业做出积极贡献。例如,他积极投身到学生学科竞赛之中,和专业其他教师一起,带领专业学生分别在“迈格杯”第四届河南省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中,获得团体三等奖,本人获得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在第九届“徕卡杯”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大赛中,获得团体二等奖,本人获得大赛优秀指导教师。通过努力,2020年田宽博士获得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唯一一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应用化学进阶实验虚拟仿真系统开发,No. 202002060025)。田宽博士所带本科毕业设计获得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优秀毕业设计。此外,田宽博士发表SCI 论文2篇:1Hierarchically structured hollow bimetallic ZnNi MOF microspheres as a sensing platform for adenosine detec- tion[J]. 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 2020, 303: 127199;(2Design and fabrication of spinel nanocomposites derived from perovskite hydroxides as gas sens- ing layer for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detection[J]. 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 2021, 329: 129076

9)其他青年博士:张建强博士指导化工工艺专业大学生获得华中赛区化工设计大赛二等奖1项;全国化工设计大赛二等奖1项,教学效果连年优秀,获得学校督导组和同行的好评。张同艳博士指导应用化学专业大学生入围全国大学生化妆品设计大赛决赛,并获得三等奖1项;获得2021年度教学质量优秀考评;发表学术论文2篇。王瑞娟博士与周菁老师指导化学专业大学生入围全国大学生化妆品设计大赛决赛发表学术论3篇:1Wang, R. J.;* Yang, S.; Mei, Z. K.; Wang, D.; Yin, Z. G.* Synthesis and Aggregation of Novel Sugar-based Gemini Surfactants in Aqueous Solution[J]. Tenside Surfactants Detergents, 2021, DOI: 10.1515/tsd- 2020-2292.;(2Wang, R. J.;* Qin, Y.; Yang, S.; Wang, D.; Yin, Z. G.* Study on Interaction of Carboxylic Acid Gemini Surfactant with Cocamidopropyl Betaine in Aqueous Solution[J]. Tenside Surfactants Detergents, 2021, 58: 204-210. https:// doi. org /10.1515/tsd-2020-2284;(3Wang, R. J.;* Wanyan, R. H.; Yang, S.; Wang, D.; Yin, Z. G. Synthesis and Aggregation of Novel Sugar-Based Gemini Surfactant with a N, N0-Acetylethylenediamine Spacer in Aqueous Solution[J]. Journal of Surfactants and Detergents, 2020, 23: 697-703。周菁老师指导学生参加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化妆品配方设计创新大赛 荣获三等奖。发表学术论文2

3.2 工作室带头人工作业绩

1)尹志刚教授:紧扣时代脉搏,与时俱进,牢记党的教育方针,爱岗敬业。工作中以培养“身体健康、心理素质过硬、创新意识强、掌握一定科技文化知识、敢于到未知领域工作的大学生”为己任, 秉承“战略上把握课程、战述上驾驭课堂”的教学理念,始终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不断督导工作室成员一定为大学生创立“开放”体系,搭建“试错”平台,努力将现代行业或企业最新发展成果有效地融入课堂教学过程,充分发挥课程的隐性育人功能,让大学生更多掌握“知识产生的过程”,而不是知识本身。在自身教学中将学生能力培养与课程进程进行有效关联,构建了一种通用型探究式教学考核新体系,将“教的创造性留给自己,学的主动性还给学生”,最终实现“润物无声、授之以渔”的最高教学境界,为此获得河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带领化工工艺专业,成功获批河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并闯进国家一流专业最终会评阶段。两年来,带领工作室主要成员以及专业骨干教师,分赴广州、深圳、珠海、上海等产开调研,撰写《拟申报“化妆品技术与工程与技术”专业》可行性报告约6万字,2021年,获得学校评审通过。此外指导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应用化学、环境工程等专业积极开展一流专业建设,三个专业先后获批河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其中,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应用化学先后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带领工作室成员积极开展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先后由张宏忠、张肖静、蔡立芳、秦琦、田宽等承担省级以上教改项目8项,蔡立芳、钱恒玉、尹志刚、樊凯奇等主持的学校教改项目分别获得2020年学校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与二等奖。尹志刚教授因为突出贡献获得2020年度中原英才计划——中原教学名师。尹志刚教授,近两年发表专业学术论15篇,待发表1篇,SCI 收录10篇,其中JCR-1区顶尖期刊1篇(Nickel-catalyzed all-carbon quaternary centers formation with tertiary alkyl electrophiles[J].Chem. Soc Rev. 2021, 50, 4162–4184),JCR-1区一般期刊1篇(Multicomponent Reactions via in Situ-Generated Cyclic Enol Ether: Access to Spirofuran-hydropyrimidinones[J]. Org. Lett. 2020, 22, 102-105)。此外,尹志刚教授十分注意校企合作,带领工作室成员先后与上海璞萃、珠海远大美业、河南涵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行业企业开展合作,获得约200万元横向课题。

2张宏忠教授:紧扣时代脉搏,将现代行业或企业最新发展成果有效地融入课堂教学过程,同时不断利用青年教师优势,积极开展线上与线下混合互动教学模式取得明显成效带领张肖静、宋亚丽等青年教师获得《水污染控制工程》省级一流线上与线下混合课程带领整个专业积极开展工程教育认证,与一流专业建设,2020年张教授带领环境工程专业获批河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同时获准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审核,202111月专家组进校考察。在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过程中,发表教改论文3篇;主持的两个教学改革项目都获得省级批准。一是基于工程教育认证为契机的“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19SJGLX325,二是环境工程专业主干课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及应用(No. [2018]-JKGHYB- 0089。此外,张教授主要参与完成的项目“电解铝典型危废大修渣湿法无酸处理工艺及产业化” 2019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9-J-082-R03/10)。张教授发表专业学术论文9篇,全部SCI收录: (1) SiO2@TiO2 Core@Shell Nanoparticles Deposited on 2D-Layered ZnIn2S4 to Form a Ternary Heterostructure for Simultane-  ous Photocatalytic Hydrogen Production and Organic Pollutant Degradation[J]. Inorganic Chemistry, 2020, 59(4), A2(2) Response of partial nitrification sludge to the single and combined stress of CuO nanoparticles and sulfamethoxazole antibiotic on microbial activity, community and resistance genes[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20,712: A2(3) Resistance to copper oxide nanoparticle and oxytetracycline of partial nitrification sludge,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20, 381, A1/SCI收录JCR-1区;(4) Facile In Situ Formation of Ternary 3D ZnIn2S4-MoS2 Microsphere/1D CdS Nanorod Heterostructure for the High efficiency Visible-light Photocatalytic H2 Production[J]. Nanoscale, 2020, 12(25), A1/SCI收录JCR-1区;(5) Insight on the microbial activity and microbiome in partial nitrification systems: CuO nanoparticles impact under different pH levels[J]. ENVIRONMENTTAL ENGINEERING RESEARCH, 2020, 25(6): A4(6) ISynergistic effect of persulfate and g-C3N4 under simulated solar light irradiation implication for the degradation of sulfamethoxazole[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20, 393: A1/SCI收录JCR-1区;(7)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lead sources in wheat tissue and grain under different lead atmospheric deposition areas[J].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2019, 26(36): A3(8) Influence of matured compost inoculation on sewage sludge composting: enzyme activity, bacterial and fungal community succession[J].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19, 294: A1/SCI收录JCR-1区;(9) Insight into the potentiality of big biochar particle as an amendment in aerobic composting of sewage sludge[J].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19, 288: 294, A1/SCI收录JCR-1。此外,张宏忠教授还主持1项省部级课题(二氧化碳光电催化转化反应器的设计及性能研究)和1项横向课题(北方城区典型河段入河排污口调查研究);参与省部级以上课题2项,市厅级与校级科研项目5项,横向课题3项。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