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理工学院——王新武

发布者:河南省高等教育学会秘书处发布时间:2021-10-22浏览次数:10

王新武教授名师工作室建设情况总结

 

2020年我校王新武教授被评选为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这是河南省对王新武教授教学工作及其他方面的肯定,同时也是对王新武教授的鼓励。

下面介绍一下王新武教授名师工作室基本建设情况。

一、基本建设情况

1.硬件建设方面

学校从20209月开始,积极建设王新武教学名师工作室,在洛阳理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结构实验室二楼专门设置名师工作室,并配备了沙发、桌椅、计算机等基本办公设施,并按照有关规定配套了相关建设费用。

2.制度建设方面

学校大力支持“名师工作室”和名师的工作,为“名师工作室”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根据《洛阳理工学院教学名师评选办法》(校发[2018]37号)和《洛阳理工学院教研业绩奖励办法》(校发[2018]76号)文件精神,大力开展省校两级教学名师梯队建设培育工作,并为教学名师和工作室提供奖励和经费配套支持,对教师培养、课题研究、项目开发、创新活动、技能培训等进行指导。土木工程学院专门成立了以学院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教学名师管理队伍,并积极协助王新武教授完善教学团队建设工作。

 

3.经费方面

省财政经费、学校配套经费已经全部到账,另外除了教育厅下拨资金及学校配套资金外,根据建设情况,洛阳理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可以从专项资金中给予一定支持。经费支出方面,由于王新武教授20213-7月在省委党校学校,经费支出比较少。截至2021810日,项目主要支出包括差旅费和打印费,共计5851.00元。

4.在团队建设方面

团队建设情况在科研创新团队基础上进一步整合,逐步形成了以王新武教授为核心,包括2名教授,2名副教授、2名博士、2名博士研究生,1名校外教师,共计9人的教学团队,主要围绕钢结构基本原理、钢结构设计等主干课程进行教学及研究工作。团队成员布欣已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的申请,目前正在进行出国前的英语培训,有望在明年进行为期一年的出国访问,博士研究生刘欢欢已顺利通过讲师评审,现在已完成博士课程学习,目前正在进行试验方案的制定,博士研究生时强完成博士毕业论文的撰写工作,拟于今年9月完成博士论文答辩。所有团队成员都在担任有关课程的教学工作,王新武教授也担任一门主干课程《钢结构基本原理》的教学工作,大部分成员参与了洛阳理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认证工作。

5.在教育教学方面

1)课程思政方面

在教学工作中,团队成员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大学课程应有的育人功能,将思政教育与理论课堂相结合,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在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育人主渠道作用,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资源,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协调协同推进。通过课堂授课及各种媒体工具,提高学生综合专业素质,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未来工程师造福人类及服务社会的意识,从而做到全方位、全过程培养高级工程人才。

2)课程建设

制定课程大纲,课程大纲遵循正确的指导思想,符合培养目标,服从课程体系结构及教学计划安排的整体要求。

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时反映钢结构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体现当前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建立符合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需求,建立完备的教学文件,涵盖教学大纲、教学日志、实验(实训)指导书、课程设计大纲、考试大纲、听课记录及教研活动记录等,并制定相应标准,使教学文件有章可循。

3)教材建设

在使用国内教学主流教材的同时,组织团队力量研发教材和学习资源库,支持配套的电子教案、多媒体和网络教学课件、电子图书、资料库、习题库和案例库等的建设。

4)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

要求教学团队积极推广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和使用应有利于学生主动、积极、生动活泼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主讲教师积极开展研究,探索规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内容。积极采用开放式(讨论、研究、网络等)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技术。

6.目前取得的一些成果

1)在教学研究方面,王新武教授牵头申报的《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一体化课程设计体系研究》(2021YB0281)获得河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一般课题立项。

2)王新武教授主编的《钢结构基本原理》获批河南省十四五规划教材,目前正在修订中。

3)王新武教授撰写的《钢结构基本原理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实践》已被《河南教育》期刊录用,拟在2021年第10期发表。

二、下半年计划

1.整体计划

下半年,教学团队开展 “一场研讨会”,开展团队教学交流研讨会,促进经验分享和共同提升;“一次公开示范课”,由主讲教师开展示范课项目,推动团队成员教学水平整体提升,并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同时进行两次省内高校有关课程教学交流或学术交流,在教学团队内部进行一次教学观摩。另外近期将安排教学团队成员到新建洛阳市科技馆建设工地进行施工现场考察。

2.教育教学改革

1)教学计划改革

根据毕业生跟踪反馈意见、用人单位反馈意见,教学团队骨干教师积极邀请行业专家和知名教授,结合行业、社会需求、个人培养,细化钢结构基本原理知识点。逆向设计课程内容。根据行业和学生双重需求开始,由需求决定培养目标,再由培养目标决定课程内容设置。加强课程设计环节指导力度,制定课程设计改革环节;为提高学生工程识图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开展图集和规范阅读学习群,使学生能够工作后快速适应工作岗位。

在教学设计中,深化与企业合作,根据最新的设计理念,设计标准补充工程案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增强对钢结构基本原理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2)教学内容改革

教学团队建立了完善的教学体系,采用“教学-科研-实践相结合”的模式,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结合钢结构实习基地、多媒体教学课件和毕业设计等,科学地编排整个教学过程。

3)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

将计算机辅助三维数字模型和实体教学三维教具相结合开展教学改革。利用PKPM软件的STS模块建立三维数字模型库,涵盖常用节点类型。同时课堂上辅以实体三维教具,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节点构造、传力路径和设计计算方法,使教学内容形象具体。教学效果良好,促进了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师教育理念的改变。

开展微课堂,制作短视频,多在10分钟左右,课程组教师讲解结构材料、连接设计和构件设计的重要知识点。开发动画演示,展示螺栓受剪破坏、构件受压失稳等较难理解的知识点;基于现有教学软件,开发在线自测模块,配套10套网上测试试卷,方便学生线上自评。

4)实践教学改革

在课程设计指导方面采用混合模式。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按照教学计划传授知识,因为人数过多,很难做到因材施教。本团队的钢结构课程设计计划由四位老师共同承担,在微信平台上每位老师可以方便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教学,形成老师之间和学生之间强有力的互动模式。

开展工程案例教学。针对钢结构原理与设计实践性强的特点,将工程项目和科研项目提炼陈“教学案例”,将钢结构构件和结构体系教学与工程应用紧密结合。既能强化理论与工程实际的联系,又能扩宽设计计算思路,提升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5)教材建设

教学团队在充分吸收科研、教改等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教学需要,初步形成了包括基本教材、配套教材、电子版补充教材、英文版参考教材、设计规范及钢结构设计手册在内的全方位教材体系。教学团队成员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继续拓展教学资源,建立,涵盖案例库、专题讲座库、素材资源库和注册工程师习题库的四个实体库。

三、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1.由于培养方案的问题,主干课程的学时数越来越少,如何协调线上线下授课问题值得深入思考。

2.教学团队成员的实践教学能力亟需提高。

3.教学团队成员外出交流的机会还有待增加。

 

 

 

                                                          洛阳理工学院

                                                                                                                                      2021819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