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科技学院——郭海松

发布者:河南省高等教育学会秘书处发布时间:2021-10-22浏览次数:10

黄河科技学院电子信息教学名师

工作室建设情况总结报告


按照教育厅《关于调研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工作室建设情况的通知》(教高函〔2021〕488号)文件要求,对照《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工作室建设指导标准(试行)》的要求,现将我校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工作室建设情况进行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省教学名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引领、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建设一支具有优良师德风范的高水平教学队伍,引导学校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名师工作室”为载体,着力研究教学质量提升问题,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力争将“名师工作室”建成青年教师的培育基地,教育教学改革的创新源头。

二、组织机构

为确保名师工作室建设的顺利开展,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校院两级工作领导小组。校级领导小组由教学副校长担任组长,成员包括教务科研处、人力资源部、教师发展中心、党委宣传部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小组办公室设在教务科研处,负责名师工作室的宣传推介、政策研究、经费支持及过程性考核工作。院级领导小组由工作室所在学院院长、副院长担任组长,成员包括工作室所有成员。具体负责名师工作室建设任务,包括为工作室提供独立办公室并配置必要办公设施、选拔工作室成员、组织教学团队、制定工作室相应的规章制度、接受校级领导小组对工作室建设的监督和过程性评价等。

三、政策支持

学校把教学名师放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纳入学校的高级专家范围,并为省教学名师提供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在事业平台、人事制度、经费使用、考核评价、激励保障等方面进行重点培养支持,已经形成了有利名师干事创业的良好的氛围。一是学校为教学名师设立名师工作室,提供相应的办公场所和必要的办公设备。二是加强名师的宣传推介,通过多渠道宣传教学名师的先进事迹和突出业绩。形成宣传名师、学习名师、名师示范引领的良好效应,引导广大教师向教学名师学习,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三是在重大教学与科研项目研究上向名师倾斜。四是在学校原有的政策基础上提高名师的教学课时酬金标准。五是在上级没有拨付财政经费的情况下学校为工作室配套建设经费10万元,用于团队组建、教学研究、课程开发、教材建设、学术交流等促进名师工作室的发展。

 

四、建设成效

1.发挥名师引领作用,教学团队不断壮大

黄河科技学院“电子信息教学名师工作室”成立于201910月,名师工作室负责人由省教学名师郭海松教授担任,成员包括乐丽琴、张具琴、陈万里、王丽霞、付瑞玲、李文方、杨东、张洋洋、李伟、李端10位老师,所有成员均为副教授以上并坚持在教学一线。团队自成立以来在工作室的整体规划、制度建设、专业建设、青年教师培养、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等多个方面开展了有效工作,特别是在高水平教学改革和高层次科研项目攻关方面起到关键作用,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工作计划,为我校及兄弟院校建设起到了示范作用。工作室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团队成员乐丽琴老师主讲的《数字电子技术》2020年获得第二届河南省本科高校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该成果采用“项目化教学”为主要创新点,为电子信息类专业实施“学业导师制”提供了有力支撑,该成果使学校在高层次教法竞赛方面获得突破。成绩的取得是成立了以名师工作室团队为核心的教法竞赛技术支持团队,参与了比赛的选题、教法设计、教具制作等主要工作。

2.强化“新工科”内涵,学科专业水平持续提升

工作室积极开展一流专业、课程建设工作。团队负责人郭海松主持的“电子信息工程”2020年获评为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主持的“5G时代ICT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2020年获得河南省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立项;团队成员乐丽琴、李文方主持的《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2021年获评为河南省一流课程;团队成员张具琴、陈万里主持的“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通信工程教研室”2019年和2020年先后获得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团队成员乐丽琴主编的应用型教材《数字电子技术及应用》2020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团队成员陈万里、杨东、王丽霞与公司联合申报的“新工科背景下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光纤通信实验教学改革”“通信系统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2021年获批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立项;团队成员张洋洋老师主持的“高储能密度电容器用反铁电陶瓷材料研究”2020年获得河南省科技厅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立项。

3.坚持“以赛促教”举措,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工作室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学科竞赛与课堂教学、项目化教学与校企合作有机结合,注重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有效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工程能力的提升。团队成员张具琴、杨东指导的学生2020年获得第十一届“蓝桥杯”国家级奖10项;陈万里老师指导的学生2021年获得第八届“大唐杯”国家级奖3项,首次实现国家级奖项零的突破。

 

五、下一步建设方向

1.加强师资队伍和团队建设,打造一流名师团队

对接电子信息产业链,突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核心地位,通过加强青年教师的分类指导、加大专业骨干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的选拔培养力度、聘请行业专家和能工巧匠等 “双师双能型”教师团队等方式提升教师工程能力和师资水平,打造高水平工程教育人才培养队伍。

2.践行产教融合, 构建“融合化”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围绕产教融合这条主线,团队教师通过对企业的跟跑、并跑到领跑,将企业先进生产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利用企业项目资源,将教学平台与企业资源融合、师资队伍与企业项目融合、教学课程与企业理念融合,构建“融合化”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满足学生多维度创新创业实践需求,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学生高质量就业奠定基础。

3.主动适应新工科建设,构建“项目化”实验教学体系

为了适应新工科学科交叉、资源融合需要,淡化专业概念,整合现有资源,构建电子信息产业行业需求的ICT信息通信技术、集成电路、新能源等方向为基础的“项目化”实验教学体系。一是依托现代特色产业学院建设,共建行业级实训环境,名师团队将发挥电子信息科教中心专业集群综合性优势,联合行业龙头企业等优质资源,针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急需关键问题协同创新,共建兼具生产、教学、研发、创新创业功能的校企一体、产学研用协同的实习实训基地、研发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二是加强科技成果服务与转化,支撑学业导师制与项目化教学,借助学校学部制改革优势,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广开渠道拓展项目,整合集成跨学科研究成果、研究团队以及科研实验室资源和育人环境,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探索科研育人新的有效途径。

4.推动数字化转型发展,建设电子信息教学资源库

基于互联网、云平台和大数据技术,借鉴最新职业教育理念,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建设共享型专业集群教学数字化资源库,服务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全面提升教学效率。

5.推动学校“学业导师制”实施,全面提升学生高质量就业

名师团队将全力推动以产出为导向,全员、全程、全方位实施学业导师制,通过组成升学辅导、就业指导、学科竞赛、科研开发、企业实践等特色导师团队,对学生实施分类指导,使每位学生都能根据自身特点掌握一技之长,提高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就业。

 

                                             黄河科技学院

                                              2021年8月

 


返回原图
/